清晨通勤的地鐵上,越來越多人戴上耳機,津津有味地收聽每日資訊。夜深人靜的家中,越來越多人打開“為你讀詩”“喜馬拉雅”等手機軟件,伴隨著美妙的詩文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日常也有很多人打開“微信讀書”,卻并沒有閱讀,而是選擇了“聽書”……以耳朵代替眼睛的有聲讀物,憑借其快節(jié)奏、短時間、多場合、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特點,目前已成為紙質書、電子書之后的“第三種出版力量”。
一些媒體指出,自2012年起,國內有聲閱讀市場就開始呈現(xiàn)倍數(shù)增長,掀起了一場新型閱讀方式的風暴。有聲讀物降低了閱讀的門檻,契合了互聯(lián)網時代更多的碎片化場景。就算雙手雙眼全部被征用,也還能用耳朵對抗無聊,與“聽書”為伴,高效利用碎片時間,不僅重新激活了聲音傳播這一古老的知識傳播方式,同時也為視力障礙、閱讀障礙人群提供了閱讀的可能。
有聲讀物作為一種“聽書”的新興閱讀方式,營造了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許多知名出版機構紛紛入局有聲書市場,以“聽書”產品推動“紙書”升級。廣播電臺也乘著有聲讀物的東風,利用廣播專業(yè)人才的優(yōu)勢,參與到內容精良的有聲讀物制作中來。有專家預言,隨著音頻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有聲閱讀行業(yè)將迎來更好的發(fā)展機遇。其市場規(guī)模預計2020年將會超過78億元。
當然,有聲閱讀市場的井噴式增長背后,也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與挑戰(zhàn):盜版侵權行為屢見不鮮,因版權引發(fā)的糾紛不斷出現(xiàn),有聲讀物的把關流程尚不完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等。這些都成為有聲閱讀市場的發(fā)展瓶頸和阻力。2018年,國家版權局啟動“劍網2018”行動,并將有聲讀物等平臺的盜版侵權行為列為專項整治的重點領域。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有聲閱讀委員會的正式成立和國民知識付費意識的逐漸增強,有聲閱讀市場“聲”態(tài)環(huán)境正在逐步規(guī)范。
新時代需要“好聲音”,期待更多人們喜聞樂見的有聲讀物不斷涌現(xiàn),助力全民閱讀的新的春天。
質檢要聞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