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禍害’都非我的本意,向蘇州全體高二學子致歉。”日前,湖南株洲市教育局工作人員王亞在朋友圈中發(fā)了這樣一條消息。原來,在剛結束的蘇州高二年級語文統(tǒng)考中,有一道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題文章摘選自王亞的散文《清明》,有學生考后通過微博直接聯(lián)系上了王亞并請她作答,率性的王亞很快回應。沒想到標準答案出來后,20分的題目,王亞也僅能拿6分。王亞直言這很正常,寫文章和做題不一樣。(1月20日《瀟湘晨報》)
點評:由于時代、閱歷、處境、文學素養(yǎng)等不同,文章作者與讀者可能想不到一起,很正常。這其實就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墒?語文教學中的標準答案,比作者本人具有更高的解釋權,讓學生絕對認同這唯一的“哈姆雷特”。這樣刻板的語文教學,會固化學生的思想、文學素養(yǎng)。語文教學,應尊重文章作者,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個性、處境和文章寫作時代,猜想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形成作者、讀者既同又異的反應結果,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使我國文化、文學更豐富多彩。
質檢要聞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