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国AV片,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999功能介绍,欧美色女人

金融情報局網(wǎng)

跨境電商平臺瘋狂“刷單”走私,你的個人信息可能正被一些人偷偷盜用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wǎng)>資訊 > 社會 > 正文  2019-04-18 16:25:00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徐蕓茜 北京報道

最近兩年,隨著跨境電商的繁榮,一種新型走私手段——“刷單”走私也隨之出現(xiàn)。

所謂的“刷單”走私也就是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走私的一種新的犯罪手法。涉案企業(yè)以“刷單”模式將一般貿易貨物偽報成跨境電子商務貨物,在非法獲得大量個人身份信息后,于跨境電商平臺上批量虛構訂單,并利用平臺交易規(guī)則漏洞生成虛假的交易、支付物流“三單”信息,待海關對相關訂單完成進口通關放行和征稅手續(xù)后,電子商務平臺便將所涉商品發(fā)往涉案企業(yè)收貨倉庫,繼而在其他電商平臺上予以銷售。

這種“刷單”進口行為實質上是借用了自然人名義向海關申報貨物進口,在通關環(huán)節(jié)降低了進口貨物的稅率,且進口后的銷售環(huán)節(jié)完全脫離跨境電商平臺和海關監(jiān)管。鄭州海關最近就連續(xù)偵破多起此類案件,涉案金額4億多元人民幣。

很多人或許都沒有想到,當你還在精打細算地使用自己的海淘額度時,可能已經(jīng)有人盯上了你的額度,并正在悄悄盜刷。

“刷單”走私案件頻發(fā)

鄭州海關前不久接到群眾反映稱,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和跨境電商交易額度被人盜用。海關人員通過對相關數(shù)據(jù)的監(jiān)控和分析,發(fā)現(xiàn)鄭州某公司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申報時有偽造單證、少報多進的嫌疑。于是,海關立即對該公司在電商園區(qū)倉庫的商品進行清點盤庫,發(fā)現(xiàn)他們的貨物實際庫存與海關掌握的數(shù)據(jù)相差甚遠。

“我們就懷疑這個企業(yè)它是以跨境電商的名義,把貨物進入到我們園區(qū)內,但是他并沒有用跨境電商的形式向廣大消費者進行售賣,以偽報或者以夾帶的形式把它私自運出區(qū),然后進行他的二級分銷,再進行盈利套利。”鄭州海關隸屬鄭州新區(qū)海關關長蘭磊說。

案件移交緝私部門后,緝私人員偵查發(fā)現(xiàn),涉案公司為了獲取非法利益,利用跨境電商資質,采取“刷單”的手段,大量走私奶粉、紅酒等商品牟利。

鄭州海關緝私局鐵路東站分局法制科科長鄭毅表示,涉案公司利用偽造用戶信息,購買虛假的支付單和物流單,通過這種手段將應當以一般貿易進口的貨物,偽報成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走私入境,從而達到偷逃稅款的目的。

據(jù)了解,為了讓群眾買到質優(yōu)價廉的進口商品,國家對公民通過跨境電商購買一定額度的進口商品減免部分稅收,走私團伙為了牟利,虛構購買者信息,將偽造的訂單、支付單和物流單信息推送給海關,惡意侵占公民合法的稅收優(yōu)惠,就是所謂的“刷單”。

經(jīng)過數(shù)月的深入調查后,緝私部門掌握了涉案公司涉嫌走私犯罪的證據(jù),將公司業(yè)務經(jīng)理胡某等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獲。

經(jīng)鄭州海關緝私部門初步查證,胡某所在的鄭州某公司在2017年至2018年間,從鄭州航空等口岸通過跨境電商直購進口模式,以“刷單”的手段偽報貿易性質、低報價格,化整為零,涉嫌從歐洲走私進口奶粉、紅酒等8千多種商品22萬多票,案值1.2億元。

據(jù)鄭毅介紹,胡某的公司基本上只是一個殼,這個殼公司主要是將一些有一般貿易進口需求的、和電商沒有進口條件的這些客戶的商品吸引到他的平臺下,吸引到他的業(yè)務范圍中,形成一個轉運公司,也就是一個純粹的清關公司。其實可以說是代理關系,賺取代理費和一些高額的清關費。

而從去年初至今年3月,鄭州海關連續(xù)偵辦了3起跨境電商渠道系列走私犯罪案件,涉案案值逾4億元。

如何保證個人信息安全?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于日前發(fā)布《打擊走私犯罪檢察工作報告(2018)》提到,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走私正在成為新的犯罪手法。

據(jù)了解,目前,行業(yè)技術和信用體系的不足,安全的第三方支付體系尚在建設中。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個別走私分子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實施脫離海關監(jiān)管、偷逃稅款的風險,可以預估伴隨著跨境電子商務行業(yè)的繁榮,其涉嫌的走私案件將呈上升趨勢。

鄭毅也向記者指出,公民的信息如果被刷單公司用作走私、偽報貿易方式進行進口貨物的時候,這些公民其實是不知情的,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正常額度就會被這些刷單公司的違法額度占用,當他正常購買的時候,就沒有額度了。

熱衷海淘的消費者都知道,自2016年的“4·8”新政開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0元。這也意味著,當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購買海外商品的價值超過20000元時,消費者不能在跨境電商平臺上使用自己的身份購買跨境電商產品。

也有業(yè)內專家表示,利用他人的跨境電商消費額度,讓不少本應全額繳稅的外貿貨物,蒙混過關,享受起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稅收優(yōu)惠。這樣的黑色產業(yè)鏈,一方面,是對居民個人信息安全的嚴重威脅,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的繁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買國外的商品,在購買過程中,很多消費者也都遇到過商家要求提供個人身份信息以便清關的情況;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保證個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呢?

對此,海關也提醒廣大群眾,為了防止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用,跨境電商進口商品額度被占用,中國電子口岸(http://ceb2pub.chinaport.gov.cn)推出網(wǎng)上查詢個人年度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個人額度功能,消費者點擊“個人額度查詢”中的“已消費金額”,便可隨時查詢個人消費記錄明細。如發(fā)現(xiàn)有被盜用的情況,可向海關反映并申訴。

責任編輯:秦嶺 主編:公培佳

關鍵詞: 電商 刷單 個人信息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