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影紀》:以時間為脈絡重走莊學本之路
《西行影紀》
1934年至1941年間,有“中國影像人類學先驅”之稱的紀實攝影大師莊學本,在四川、云南、甘肅、青海等地進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時之長、地之廣,在類似考察中實不多見。他還留有數十萬字的調查報告、游記和旅行日記,為歷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視覺檔案與調查報告。而直至20世紀末,他的影像才被逐步發(fā)掘,其在攝影史上的貢獻和地位也被重新定義。
(相關資料圖)
8月19日下午,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和后浪出版公司聯合出版的莊學本《西行影紀》分享會在上海書展舉辦?!段餍杏凹o》以莊學本的足跡為線索,以時間為脈絡,配上大量的考察手稿和日記,整理了許多地名、人名的背景注釋,全面呈現一代攝影大師探訪西部、報效國家的漂泊之旅。書中內容涵蓋了莊學本從1934年到1941年行走在中國的西南,用照相機拍攝鮮為人知的邊地風習與人物,同時繪制地圖、搜集標本、記錄口述傳說,留下了萬余張照片及近百萬字的一手資料。這些不僅具有重要的史地與民族文獻意義,更有人類學上的長遠價值。
莊學本是上海人,為了攝影理想、家國情懷,不遠萬里,跋山涉水一路西行,為少數民族史研究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次《西行影紀》分享會在上海舉行,不管是于他還是于書,都很有意義。
在主題為“重走莊學本之路”的分享會上,攝影個案研究者、國家影像典藏項目執(zhí)行者陳小波,攝影收藏家、攝影史研究者黃建鵬,上海圖書館資深館員馮潔音,近代文史及近代影像研究者徐自豪,針對莊學本的攝影做了分享。
陳小波認為,莊學本的作品代表著國內影像人類學的第一高度。她結合莊學本先生的成就,以及目前攝影學研究現狀,提出了諸如“為什么對莊學本的研究至今還是一個陡峭的高峰?”“有哪位研究者、攝影者走完莊先生的路?”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黃建鵬從莊學本原作收藏、莊學本“邊地十年”研究、莊學本肖像攝影、莊學本年表撰寫,以及最新發(fā)現的莊學本早期原始文獻年表補充等幾方面,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莊學本在二十世紀中國攝影史中的地位。他在二十多年來致力于走遍莊學本之路,他認為莊學本無愧于“中國紀實攝影開拓者”之名。
馮潔音從旅行文學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莊學本是一位勇敢的旅行家,也是一位高明的攝影師。她注意到莊學本不光留下攝影,還寫有一百多萬字的筆記日記等。在對《西行影紀》表示肯定的同時,她也對以后出版更多莊學本相關的文字類圖書表示了期待。
徐自豪結合自身研究,講述了“文獻中的莊學本”。他認為莊學本的手稿已經初見中國人類學的痕跡。他不僅為觀眾們講述了莊學本為抗戰(zhàn)以及地圖繪制的貢獻,還現場為大家展示了莊學本攝影集《西竺剪影》的原件,讓觀眾們體會到了其寶貴的收藏價值和歷史意義。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