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防范災害風險 護航高質量發(fā)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人保秉承“人民保險 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始終將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穩(wěn)定作為客戶服務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廣泛應用數字化、線上化和智能化技術,引入實時氣象數據和監(jiān)測、預測模型,開展自然災害風險預警服務,以實際行動幫助客戶降低風險,助力全社會共建大安全大應急體系,為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筑固前置防線。
01引數據,夯實氣象災害預警基礎
中國人保與國家氣象局合作,引入2170個氣象臺站680萬條氣候指數、實時降水、風速、風向等數據,通過自動化采集、分析和預測技術,對重點區(qū)域的暴雨、冰雹、雷電、降雪等16類災害風險進行監(jiān)測,建立氣象災害風險數據庫,夯實了氣象監(jiān)測由宏觀到微觀的數據基礎,提升了對于氣象態(tài)勢變化的及時掌控能力。
02搭模型,打造氣象災害預警引擎
依托氣象災害風險數據庫,利用人工智能和文本挖掘技術,研創(chuàng)精準、高效的災害風險指數模型,基于300余個特征因子智能識別災害出險原因,構建災害風險地圖,實現對標的地質災害風險指數的量化分析。
03建機制,暢通氣象災害預警流程
通過建立分等級、分區(qū)域氣象災害預警流程,系統(tǒng)自動關聯氣象信息、預警模型、災害范圍和客戶標的,生成暴雨、洪水、臺風、強對流、海洋天氣等氣象公報或預報,2023年已發(fā)出報告26150期。
04強應用,提升災害預警服務效能
中國人保不斷夯實氣象預警服務基礎,以科技手段賦能氣象信息和災害監(jiān)測、預測等服務在各行業(yè)領域的應用實踐,優(yōu)化、完善“保險+氣象+預警”防災減災新模式,以有溫度的風險減量服務護航高質量發(fā)展。
在城市內澇領域
應用氣象預警信息,基于災害預警模型、城市水文資料、基礎地理資料、社會經濟資料、構筑物及工程建設資料等,建立城市洪澇風險分析模型,開發(fā)面向部分城市區(qū)域的洪澇預警評估系統(tǒng),更好地服務于防范暴雨洪澇災害,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保險力量。
在海上風電領域
應用臺風預警模型,結合風機空間識別模型和沿海地震危險性評估模型,構建臺風和地震風險識別能力與風控服務能力,為海上風電客戶提供海洋災害風險評估、災害歷史分析、實況預測、預警等服務,護航海上風電產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在農險防災領域
為讓農戶吃下“定心丸”,中國人?;跉庀鬄暮︼L險預警線上化流程,借助氣象災害風險地圖和大數據預警平臺,建立集氣象災害監(jiān)測、分析、預警等于一體的智慧農險預警服務機制,實現災前、災中、災后全生命周期動態(tài)管理,全面提升公司對于突發(fā)災害的服務能力。
在交通服務領域
基于“大數據+智能物聯”,應用氣象服務信息,建立客戶車險出險大數據圖和智能水浸平臺等,推出交通運輸領域的自然災害風險減量服務方案,通過在高風險地點設置智能水浸監(jiān)控點,結合氣象預報為客戶提供實時預警,并配合政府部門、車主及時化解車輛水淹風險。
(以上圖由人保集團提供 授權給中國網財經使用)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