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此際落凡塵,白首牢騷類野人。幾度策身成老拙;三番涉世反相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磻溪未入飛熊夢,渭水安知有瑞林。世際風(fēng)云開帝業(yè),享年八百慶長春?!?/strong>
這是《封神演義》第十五回姜子牙的詩評,一首詩道盡奇人近妖的姜子牙,以八十高齡下山輔佐西伯侯姬昌,伐紂興周,而開周朝八百年江山。
近來電影封神熱映,一時商周興替,紂王妲己的故事再次走進(jìn)人們視野。這也難怪,中國傳統(tǒng)兩大神話體系,一西游一封神,總是能給文化電影界注入靈感源泉,養(yǎng)活了一批小說,動漫與電影。
事實證明,只要原材料過硬,再冷的飯也能炒出點香味。
至于什么時候再能誕生如西游封神般的“封神”之作,那就像問,這個美好時代什么時候能再誕生李白那樣偉大的詩人。問題太過高深,回答太過復(fù)雜。我只能說,封不封神,偉不偉大,還是交由后人,得讓歷史評說。
說起歷史,一支筆寫下半紙盛唐的李白,不就是經(jīng)受住了歷史長河的考驗,歷透千年而墨香不散。時至今日又一次熱火起來,成為電影屆又一個熱門文化符號。
一眼長安去,浮云三萬里。其實不是動漫電影《長安三萬里》帶火了李白,實在是李白成就了電影啊。
今日再聊歷史,就來說說封神里與姜子牙有關(guān)的一個成語——覆水難收。
這個成語典故的來源頗多,如今比較常見的說法其實無關(guān)姜子牙,而是另有其人。據(jù)元雜劇《馬前潑水》中演的故事,主人公乃西漢的朱買臣。
此人素來貧賤,連飯都吃不上,飽一頓饑一頓。其妻實在過不了這種饑腸轆轆的日子,遂另嫁了他人。
但時也運(yùn)也,沒想到默默無聞的走了大運(yùn),進(jìn)京趕巧得了官,還回來做了當(dāng)?shù)氐臅?,衣錦還鄉(xiāng)。
歷史上的朱買臣倒不像后來戲劇舞臺上演的那樣真的在馬前潑了水讓他老婆收回來。相反他還將前妻以及前妻的現(xiàn)任丈夫一起帶進(jìn)府中養(yǎng)了起來,但人要臉,樹要皮,他的前妻受不了這種膈應(yīng)人的反差感,自殺了。
此為覆水難收的典故之一,但根據(jù)更早的國策,說苑等典籍,真正馬前潑水的應(yīng)該是姜子牙。
歷史上的姜子牙在發(fā)跡之前本是一戶人家的贅婿,地位頗低,老了還被女家給趕了出來。
但是這樣的老人硬是遇到了后來成為周文王的西伯侯姬昌,一路輔佐,助西岐披荊斬棘,而后坐擁八百年山河。姜子牙本人也出將入相,封了齊地諸侯。
恰巧的是,史籍記載姜子牙前妻也在齊地。于是在后面的民間傳說里,就多了姜子牙前妻怎樣厚著臉皮來求復(fù)合,而姜太公如何面不改色,潑了一瓢水讓她收回來的故事。
故事的姜夫人竟然真的去收了水,挖了挖地上的泥,姜子牙遂收其入家,但鄙視與冷眼是免不了的了,最終姜夫人在白眼中也含恨而逝。
故事說完了,接下來讓我們穿過歷史迷霧,還原它的本來面目。
其實無論是歷史上真有其人其事的朱買臣,還是演義色彩濃厚的民間傳說里的姜子牙,他們故事里的“覆水難收”都是在講一個主題——女人要從一而終,否則沒有好下場。
這是多么殘酷而真實的說教,編這些故事的文人和他們所處的時代一樣,都試圖讓女人依附男人。
事實上他們也做到了,禮教的枷鎖時刻在說明——哪怕是娛樂的戲臺上也不停歇,女人就得忠貞,哪怕你嫁的男人再沒本事,再沒出息,你也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吃不上飯餓死了也不能改嫁。
否則只要你一改嫁,你的夫君立馬就會如蛟龍出海,飛黃騰達(dá)。你到時候想回來也不行,回來了也得羞愧而死。
多么惡毒而血淋淋的說教,順道還安慰了一把自己——無論現(xiàn)在多么沒出息,但懷才不遇的我總有一天我能顯達(dá)富貴。
這也是古代社會下酸腐文人思想的一種縮影,在那樣的時代下,其實無論男女,都是受害者。
而從西游封神,再到詩仙李白,如何在汲取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分的同時,繼承開拓新的文化內(nèi)涵,是所有作家詩人文化人的責(zé)任。我們不能總吃冷飯吧?
關(guān)鍵詞:
質(zhì)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