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指邪犯少陽,正邪分爭,樞機不利,膽火內(nèi)郁,經(jīng)氣不暢所表現(xiàn)的證。從其病證看,少陽病雖屬熱證、實證,但相對而言,亦多表現(xiàn)有正氣相對不足的一面。
證候表現(xiàn): 寒熱往來,口苦,咽干,目眩,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
(相關資料圖)
證候分析:
病因病機: 多系太陽經(jīng)證不解,邪傳少陽,或厥陰病轉出少陽,或外邪直入少陽,膽氣被郁,正邪分爭而成。
證候:
①少陽陽氣較弱,邪正分爭,正勝則發(fā)熱,邪勝則惡寒,邪正互有勝負,故見寒熱往來;
②少陽受病,邪熱熏蒸,膽熱上泛必致口苦,津為熱灼則咽干,少陽風火上逆,所以目為之眩;
③少陽之脈布于脅肋,邪郁少陽,經(jīng)氣不利,故胸脅苦滿;
④膽熱木郁,橫犯胃腑,胃氣上逆,故默默不欲食,甚或時時欲嘔;
⑤膽熱上逆,內(nèi)擾心神,故心中煩擾;
⑥膽氣被郁,脈氣緊張,是以脈弦。
辨證要點: 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目眩、脈弦等。
注意: 對于少陽病證所表現(xiàn)的證候,不必一一求齊,臨證只要見到能夠反映少陽病機的證候即可診斷,正是“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關鍵詞:
質(zhì)檢
推薦